7月10日上午,天气炎热,济南市历下区长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B1地块项目建设现场,4座塔吊正有条不紊地挥舞着钢铁巨臂。
“塔吊操作室温度得多高?司机能受得了吗?高温作业违反相关要求了吧?”面对记者的一连串提问,项目安全总监曹新江忙笑着摆手。顺着他手指的方向,记者定睛细看,塔吊操作室内竟空无一人。
是谁在精准操控这些钢铁巨人?距塔吊50米处的智能建造指挥中心内,头戴安全帽、身着蓝色马甲的塔吊司机王磊,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的6块操作屏。他左手握着操作杆,时而前推控制小车前伸,时而后拉调整吊臂幅度;右手搭在控制轮上,操控吊钩上升、下降。他身后,一台壁挂式空调送来凉风。
“晒不着、热不着,塔吊司机的工作环境能这样,以前想都不敢想。”王磊说,“之前塔机驾驶室虽配有空调,但司机一直顶着太阳工作,每天上下攀爬四五次,上厕所也得提前规划。现在好了,有空调吹,还能大胆喝水,吊装数据在屏幕上看得一清二楚。”
项目负责人董新鹏介绍,王磊操作使用的远程驾驶智能集控数字塔吊借助远程可视化技术,实现塔机远程操作、集约化管控和智能化运行。高空操作变为地面室内远程吊装作业,不但能避开高温等恶劣天气,还提升了吊装精度和速度,平均效率提升30%。
目前,不是所有室外工作都能依靠科技加持,实现室内操作。虽然作业时间已调整为上午6点半至10点半开工,下午3点后复工,“做两头、歇中间”高温避峰,但户外作业仍需防暑降温。
钢管分拣工人董焕运,已在产业园工作4年。最近他新增了一件上岗设备——衣服背部四角各有一个小风扇,左侧兜内放有充电宝,打开按钮,风吹过后背,体感温度很快就能降下来。目前,厂区200余名户外作业人员均已配备这一设备。董焕运说,别看吹的就是自然风,但很有用,大伙都说这是“空调服”。
此外,厂区还增设了24小时空调休息室、冷饮柜、补给站,进一步扩大“送清凉”覆盖面。
(大众新闻记者 刘一颖 通讯员 王轶)
益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